為家打好這份工 不如說為自己打好這份工
本次觀影,從個人角度講,我對這種說教式的大道理可能并不怎么感冒,或者說,他們不厭其煩一遍遍講的那些事例無非也是瞄準了企業培訓的需要。
人活著的意義本質是創造價值,看給這個社會帶來了什么。從我們出生到大學畢業這段時間,我們基本是在家里和學校度過,坦率的說,期間我們對工作的認知感并不強, 用的花的都是父母的錢,很多人畢業了都不知道自己理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我也曾有類似感覺。這一部分我認為和中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甚至家庭教育都有關,沒有引導天賦和培養興趣;但是后來我又覺得,做為一個四肢俱全,智力并不低下的成年人, 你可以看書,你可以學習,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的。簡單的說,即思想、人格獨立,但前提得是要經濟獨立,如果沒有家庭背景,社會資源,我們就努力工作,為企業或者老板創造效益,讓自我價值提升;最終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
如達爾文提出的生存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生存法則和個人并無多少差異,而且也是緊密相關的,企業作為一個團體,就是要把效率做到1+1>2,如果達不到,其實也就失去抱團意義,如同我們打工者,與老板之間的關系,看起來老板是給我們發薪水,其實是一種合作關系,或者法律上叫雇傭關系,但不管什么關系,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彼此生活更加美好,所以,這個觀點我也是贊成的。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理解。我們經常在網絡上或電視上看到關于歐美國家新聞時老提到失業率這個詞,特別是總統大選期間更是頻繁在演說中出現。失業率,這個數據在中國公布的和美國差不多,說的很籠統,好像是說城鎮失業率,但其實套路大家都懂得。當然,這是題外話,國家性質不一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本質上就有很大差距,各個方面沒法比的,可能我們從官方獲取的數據也不一定準確。為什么要提這個失業率呢,因為在中國,特別是這種社會結構模式,民營企業為社會提供的工作崗位是遠遠超過他們擁有的資源、財富比例的,或者說,民營企業是堪了重負的,所以,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們才能感覺到生存不易,體會到老板的艱難壓力,不能單純理解為與企業或老板只是合作關系了,而是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的,值得我們尊敬和追隨的,這是我另一個角度的看法;至少對我們個人的成長和自我提升是有恩的,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我覺得我們不能輕易丟棄這份對老板的感恩之心。
與其說,為家打好這份工,不如說為自己打好這份工。不是所有的鳥兒生下來都是為了躲槍子兒的,我們是有追求的活著,我們不懼怕眼前的困難;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家人,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未來如何我不知道,但此時此刻,我們不應放棄,打好這份工,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