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本控制的五大核心內容(胡小明)
項目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目標控制。安全質量是基礎,其核心目標是利潤。我們只有減少工程成本,才能最大空間地實現目標利潤。因此,成本就成了項目管理的重點。
結合工程實際,怎樣去做好成本管理?我認為,主要有下面五大核心工作:
1、施工圖預算;
2、材料采購的量價審核和把關;
3、分包管理(包括隊伍選定、分包價審定、合同評審、分包結算);
4、簽證資料的預審;
5、結算。
這五項工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1項 施工圖預算。
這是一項最基礎、最關鍵的工作。結合工程實際,預算有一個很關鍵的環節:那就是調價。調價分兩步:一、發布價調整;二、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差價調整。
預算決定目標管理值,預算的水平體現在與施工現場或者說是最終結算價(除了簽證)的差距,差距越小水平越高,反之,水平就差。
1、多跑現場,熟悉施工工藝。不熟悉工藝,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現場是怎么一回事?也永遠不會清楚工地現場的施工難度與圖紙預算有什么區別?你更加不會知道發布價與市場行情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2、預算管理要求企業有龐大的、真實的勞務信息庫和材料供應信息庫。
第2項 材料采購的量價審核和把關。
材料采購里面的漏洞你想有多大就會有多大。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1、單價審批制度,我們有一張《采購申請表》,主要是對材料采購的單價進行審核、把關。但是,這里的懸殊很大,我們要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要著重避免供應商的“偷日換月”,報高價,供廉價。
2、材料的供應量,供應量的把關從兩個方面著手:實行二級管理,現場人員與采購的對應管理。一是現場管理人員的申報以及來料登記,另一個就是采購人員的臺賬建立(“五耗臺賬”,即設計消耗、理應消耗、實際消耗、損耗以及超耗)。沒有這個臺賬,我認為材料采購的工作肯定沒有做到極致。因為材料采購的最核心的東西在于什么?是工程量不要超、采購價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行情。沒有這個臺賬,請問你怎么去控制工程量?材料買到什么時候是個夠?怎么去掌握材料成本?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以及采購人員必須都清楚材料的總量。不管你通過什么方式,總之都要清楚。合同內的采購,預算上都能體現;合同外的采購,現場管理人員首先要清楚。只有這樣才算達到材料費用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3項 分包管理
分包管理主要核心是:隊伍選定、合同評審、分包結算。
1、勞務隊伍進場。首先,勞務公司海選(資質、能力、信譽等)、成控部復審(施工單價、結算付款條件等)、走流程(無論大小項目,按流程都要董事長確認才能通過)。
2、建立合同評審流程。
為什么要評審?其核心意義就在于,要讓相關的部門都參與進來,共同用各自的專業來把關。絕不是誰一個人說了算,要讓合同評審流程公開化、透明化。其次,就是合同評審的第二個重要環節,就是要盡可能全面的考慮施工班組的承包內容。
3、建立勞務分包結算制度,“無結算不付款”原則,做到手續到位。
這些都是基礎工作,走流程、按流程辦事,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好。
第4項 簽證資料的預審
1、對內簽證,實事求是。(規定:一個人做記錄,兩個人簽字確認。施工員做記錄、項目主管初審,勞務公司負責人在簽證上復審確認)。
2、對外簽證,多給自己“找事”,盡量爭取變更。另外,我們經常使用的機械,其結構尺寸、容量、型號,這些都很關鍵。所以,在簽證之前,首先自己先考慮一下,成本是多少?簽證費用在成本基礎上有一定比例提高。
第5項 結算
分為:甲方結算+內部審計。
甲方結算:與預算有很大關系。甲方結算=預算+變更+簽證。
內部這一塊主要跟分包合同有關系。(合同預控)
1、甲方結算的,按控制價結算支付;
2、甲方不結算的,要么在合同內綜合考慮,不單獨計價;要么按人工費、機械費相關比例考慮。施工現場一切臨時性、一次性費用,甲方沒結算的,不要隨便給施工班組簽字。
另外,我認為施工經驗很重要。什么是施工經驗?比如說,砌一座3*4m的24墻、貼100m2的地板磚需要多少工日,220挖機2米深的溝槽1小時能挖多少米、6米深的溝槽1小時能挖多少米?如果你作為項目經理,這個都不清楚,你如何給別人談合同?如何談補償問題?材料方面也是一樣的,采購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工程量不超標、價格最大化接近市場。
說到底,我認為還是董事長的那句話:努力做事與用心做事的截然區別。搞施工的人有兩種極端:1、沒施工經驗的人,怎么努力都只能是一個施工員。2、有施工經驗的人,用不著幾年就能成為頂事的人,成為強者(施工經驗豐富)。
低成本優勢戰略是企業的發展趨勢,沒有“低成本優勢”作為企業的堅強后盾,自營項目的利潤得不到保障,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將是層層阻礙。所以,加強成本控制勢必成為取得利潤的關鍵。因此,我們要用戰略的眼光去看成本管理。